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女主人应该搞清自己要什么。要安逸,请闭嘴,Shut up!要尊言,离婚,麻利儿的!因为你并不是不知道老公是“惯犯。”(这词儿合适不?)
所以那天我不是劝架的,成看戏的了。本人一看见不着好了,那也赶紧收吧,仓皇逃窜之,留下身后一地鸡毛(两口子都属鸡)。
边逃边想,还是俺老婆好啊,那素质,杠杠滴。
但事实证明,我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盲目乐观害死人呐。
日期:2014-09-15 11:31:50
从哥们儿家仓皇逃离之后我去了单位,因还没有开工,我住进了单位协议的酒店,整整三天吃住全在那里,我把自己封了起来。
这几天对我而言是个升华。
我确定了我是爱老婆的,这种爱是有基础的。我也肯定了自己本性里并非登徒子一个,也找到了出轨的原因一一那根稻草。
痛定思痛,我决定,不能离婚,我要自赎。
尽管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条自赎之路仍走得异常艰难,甚至堪称凶险。 我喜欢一个人思考,我也享受这个充分思辨的过程,一旦得出结论,笃定前行。当然结论的得出我确信不是刚愎自用的产物,我会在脑海中罗列出大量事实,找出最关键的几条,确定这几条确实有因果关系后进行反复推论,我会从头推到尾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再把这个结论从后往前推,看能否回到原点。这是个方法论的问题,建议大家试一试。得出结论后,我会记录到手机上,不再去想它。第二天,拿出来再推一遍,一般两次后如果结论一样就不再悔改。
日期:2014-09-16 21:04:49
国人八成以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从众心理甚重。否则就不会有“姜你军”、“蒜你狠”之类荒谬的现象发生,更不会举国上演疯狂抢盐的一幕。在这个伟大而神奇的国度里,只要一两个始作俑者稍稍炒作,自然会有一群又一群的无脑儿跟风而上,推波助澜,到最后反受其害,悲哀!
而且国人普遍缺乏思辨能力,遇到棘手问题往往靠自身无法冷静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于是开始求助于外力。比如现在流行“闺蜜”一说,而且还衍生出什么男女闺蜜。恕我直言,这些闺蜜,八成以上的女闺蜜们,一旦形成了固定的小圈子后,其爱八卦的天性终于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一旦某位圈子成员因夫妻、婆媳、单位之类的原因受了委屈寻求哭诉,其他成员马上会添油加醋用自己的N多遭遇进行佐证,大家先是义愤填膺,继而声泪俱下,最后往往如入党宣誓般庄严决定——同仇敌忾!在这种圈子里你看似得到了宣泄,也找到了共鸣,似乎也找到了应对之策,但你真去照方抓药,结果往往是主因不治,反而会闹的上吐下泻,鸡犬不宁。长此以往,你就像染上了鸦片烟,愉快而颓废的沉沦下去。如果不信,你不妨反思一下,比如那些鼓动你和婆婆抗战到底的闺蜜们,她们真的快乐吗?她们和婆婆斗出了多少生产力?斗出了多少财富?斗出了多少成就感?又斗出了多少传世之作?
还有的人性格内向,不爱跟人倾诉,于是转而求助于书籍,网络,迷信什么大师,我武断地说一句,你如果没有自我,看什么都没用。不是写到字面上的都是正确的,不是所有上了电视的都是权威,表面上他们侃侃而谈,实则隐藏着什么样不可告人的动机你知道吗?如果你真的留心,就连我们经常浏览的搜狐、新浪、凤凰等网站的排版都有讲究的很,所以要学会分析和判断。
前些天,有个朋友通过微信给我转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说人一生都该有几个红颜或蓝颜知己,我看了后给她发了几段文字,还顺手贴到了天涯上(用的名字是开心对对碰8, 后来再没用过),顺便在这共享一下。
今儿朋友给我从微信上转来一篇文章,极力推荐,题目好像是《蓝颜,红颜》。我大致看了几眼,不以为然。我的答案,纯什么颜,没有。
我谈一下男女之间为什么没有什么颜知己。我认为那些文章没有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没有从动态的角度看问题的实质。它所描写的只是一种愿望,它所描写的感情也是静态的,不能否认文字很美,这恰恰又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态,所以广为流传,这又加深了误导性。
我觉得这种文章忽略了三个方面。分别是价值观,情感,和第三方。
首先是价值观。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知己,一定是因为价值观相似。但价值观是会变化的,站在更长的时间跨度看,它要求两个人同时同步提升,但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这种提升需要两个人有共同的成长环境,共同的生活习惯,但现实允许吗?再有男女之间必定存在性的吸引,要想不越雷池半步,更需要精神的强大,也就是用价值观来弥补,这更要求价值观有高度的相似度。但从实际来看,保持多年同步提升以达成默契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情感。必须要承认情感也是动态的,而且这种东西最不容易把控,因为它太抽象,它会随着一个人对自己,对另外一个人的判断而发生变化。举例来讲,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发现原来对方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怎么办?疏远。再例如,你会发现自己的品味变了,而对方的变化和成长没能同步你的需求。怎么办?疏远。再有,还要提到两性相吸。不能否认,跟另外一方愿意保持长久的知己关系,毕竟存在性别吸引的因素。如果连这个都否认,那就没有继续探讨的必要了。关键是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又心照不宣只靠价值观互动。两个家庭都相安无事还好,但经营家庭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出于本性人必然要找知己去诉说。诉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安慰,在双方都不太理智的情况下,那个度就那么好把握吗?把握不好,那还谈什么知己?所以我不承认有一生一世的知己,几个月几年的或许存在,但我想一般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人已经有过肉体上的接触,但理性又让两个人悬崖勒马,所以说这种知己也是有代价的。还有一种原因是一方认为肯定能得到另外一方,在心存幻想地苦苦坚持。一旦突破极限的底线,明白了得不到就悄然撤了,也就无所谓知已了。但坚持的过程,在外人看来可能会羡慕,把它吹嘘成是知己的感情。更有可能的事,小女人不明白对方所思所想,自我陶醉地认为这种状态会持续下去,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知己,而且会永恒。我只能说她很幼稚。
第三,这种文章忽略了第三方,也就是双方都有另一半。想成为知己,是两个人的事。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另一半长期宽容,摇旗呐喊,甚至鼓掌助威?从实际角度出发,两个人的感情一旦被自己的家庭发现苗头,往往会被立即掐死。不乐意被掐死的会偷偷来往以作为反抗,这种反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不理智,这种不理智你还指望两个人能秋毫无犯?一旦有犯还叫知己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