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时候我父母本身就不愿意,无非就是门当户对的问题,我不在乎,人家对咱有恩,咱不能忘了人家。可结婚后问题就出来了,小萍穷苦人家出身,对钱特别在乎,我挣的钱她都得把着,因为家里穷,她也没少贴补她家里,咱有钱,不在乎这个,但我父母在乎啊,背后没少跟我埋怨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就开始和稀泥,但有一点抹糊不了,你也知道我是独生子,家里又有一摊子产业,老头老太太希望抱孙子呀,但是tmd接连给我生俩闺女,再加上她老往娘家搂钱,我妈不干了,小萍也不是省油的灯,跟我妈对着干,说当初没有她,她儿子指不定混成什么样了,这是老太太心里的痛啊!”
“是,有点施恩图报了。”
“这个我也忍了,但是越到后来她变化越大,人整个掉进钱眼儿了,你也知道我的项目各地都有,经常不在家,一天多的时候能开到上千公里,而且有应付不完的应酬,累的臭死,她倒好,一打电话就问能挣多少钱或者挣了多少钱?从来不问我累不累苦不苦,回到家也不能好好聊聊天,动不动就耷拉着脸。我说工程的事她不懂,可以,那就说说家里的事,可一说家里的事她的火气比我妈都大,烦死了,我能不回家就不回家。她心情好的时候跟我说的都是农村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事,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烦死。最近好几年了,我们都没有好好说过话,用你们文化人的话来说,没有共同语言了,唉!找情人好吗?我也知道不光彩。但人家知冷知热呀,唉!不提了。”
日期:2014-10-07 23:49:14
和哥们儿的这次对话印发了我对人性和婚姻的思考。
先说人性。
哥们儿是找了小三了,还不止一个,当然不是同事找,是换的勤。那因此就说这个人的人性有多坏吗?个人认为有点武断了。他做生意守规矩,对老人孝敬,对孩子慈爱,对朋友仗义,而且他很有钱,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那怎么解释他为了省下35块自己去跑腿买烟呢?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一直停留在童年状态的的他自己。童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会影响人的一生。比如楼主,小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有一辆木头拼成的小童车,真是羡慕的眼红眼绿啊,整天哭闹着让爸妈给做一个,爸妈先是应付,后是发火,总之一直也不曾拥有过那样的一辆童车,成为终生遗憾啊。到现在看到有小孩子美滋滋地骑着童车玩我都会跟父母提起那件事,父母就讪讪地笑。
我那个哥们儿虽然家里有钱,但大学毕业前一直是不曾享受过有钱的滋味的,反倒是着实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日子,后来逼着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从这段经历来看,他知道钱来的不容易,即便他再有钱也不会往自己认为不值的地方去花。
怎么解释他的出轨呢?
先看他的婚姻的基础,是感恩,至少是感恩的成分多。加上对方是女性,长得漂亮,再加之当时年轻,荷尔蒙旺盛的因素,总之他们结合了。我认为他们婚姻的基础是不牢固的,那怎么算牢固呢?接下来会提我的看法。
如哥们儿自己所言,婚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当然了,勺子没有不碰锅沿的,两口子吵架正常,但要看因为什么而吵。像哥们儿这种情况很难调和,个人认为矛盾的原因是基因就出了问题,当然我是指婚姻的基因。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观念的难以调和。老话讲当亲家要门当户对,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所谓的门当户对不是简单指地位和财力。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家教不同,他的行为做派、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点是绝对不同的。比如穷苦出身的孩子,他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势必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为了不被欺负或少受欺负会本能的抱团取暖,往往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团体,靠数量取胜以警告可能威胁他的对方:我有后台。这些人的关注点一般都会放在外部,没有能力关注自身的提升,因此,这些人会更缺乏安全感,所以会更在乎切身利益,较少考虑他人,缺乏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关爱。
另外一方面,由于他们扩大了自己的团体,人多了难免事多,嘴杂,所以他们会更关注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婆婆妈妈的琐碎事,神经会更敏感。
哥们儿的老婆比较爱提琐碎的事情,这个令哥们儿反感,总提自然会不耐烦,这反过来又会令他老婆觉得他不重视她,长此以往,两个人沟通自然有了障碍。
传统观念的不可调和还表现在哥们儿的老婆生了两个闺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传统观念在老一辈的心里是抹不掉的。这是命,没办法。
第二,两个人的爱情基础并不牢固。从哥们儿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和老婆结合是感恩的心理加上荷尔蒙的冲动的产物。哥们儿自己也说,没有共同语言。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也不是热恋期的你侬我侬,更不是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床单运动,而是价值观的共通。价值观是生活磨砺出来的,好比大浪淘沙后的明珠一样闪亮,照亮婚后几十年的漫漫长路。但相对婚姻而言恋爱期毕竟短暂,怎么能看出价值观是否一样?对于我的儿子而言,我一方面会赞同他多恋爱晚结婚,一方面我会让他在耳濡目染过程中给他更多的案例,让他考虑的更长远,更周详。
婚后哥们儿成长的机会比较多,随着事业越来越大,视野也越来越宽,思维也越来越开阔,而老婆一直在家留守,难免在思想上不能同步,这也是不牢固的表现之一。所以两个人一定要共同成长,以求能不断同时更新系统,达到琴瑟和鸣。成长的点未必在事业或工作上,毕竟这不太现实,个人认为在业余爱好、文学、宗教方面去寻找更容易一些。
第三,两个人对婚姻的看法不一致。哥们儿认为和她结婚了就是报恩了,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也要求老婆对他父母好,还要能入得厅堂。但老婆不这样想,她认为结婚了老公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别人无关。这对两个人而言要各打五十大板,因为他们在对婚姻的理解上就有问题。
第四,哥们儿多少有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更多指需要得到女性的关爱心理。哥们儿小时候一直缺乏和母亲共处的机会,得到的关爱少,和老婆结合更多是因为当时老婆会照顾他,疼他,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婚后老婆没那么大耐心了,女性的关爱减少了,情人出现了,填补了这一心灵空缺。
面对无力改变的传统观念,加上并不成熟的婚姻观和家庭观,再加上没有意识到需要在价值观方面的同步,又有了新的女性的关爱,哥们儿出轨了。
日期:2014-10-08 02:07:18
说完了人性说婚姻,当然是我的婚姻。
首先,关于门当户对。我和老婆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这种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对事情的态度上,当然这和在不同家庭中成长起来而导致的对待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不同有关。我遇事往往比较偏激,反应快,易怒;而老婆相对会淡定的多,更不易怒。结婚后的前几年,我俩因为这个原因经常闹别扭,老婆会说我口无遮拦,我则说她怯懦自闭。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吃的亏多了,我开始变得理性,也就是说今天大家看到的我和五年前的我截然不同,那时的我很张扬,十足的愤青。后来我虽然比以前要沉稳了些,遇到事后虽然也处理的相对圆满,但那大多或是迫于形势或是权衡利弊之后委曲求全的结果,内心并不淡定,所以在家里和老婆难免还是发牢骚,这最真实的一面她全都看在了眼里。
老婆呢,由于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开明的家庭环境里,从小父母对她个人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更注重她综合素养的提升,加上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她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多元,视野更开阔,看的更长远,处理问题上她更从容,更淡定,做出的决定和内心往往是一致的,事后不会纠结,更不会愤愤不平。
这一点是我俩确实是有冲突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